這一年來,台灣、中國與澳門在建構幸福指標或相關政策方面均獲相當進展,為各自幸福社會跨出一大步。《台灣社區心理學資訊網》透過每日的Google新聞與快訊、微博搜尋等,以及參考重要媒體、雜誌期刊、學會組織、學術單位、政府部門等網站相關訊息來源,截至12月10日為止,彙整出2011年度兩岸三地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幸福社會新聞。其中,包括台灣的經建會關注國際制訂「國民幸福指數」最新發展、行政院主計處首將幸福指標列入年度統計年報的分析主軸、衛生署積極規劃「國民心理健康促進中程四年計畫」、中研院研討會發表「建構兩岸幸福社會的契機及挑戰」論文;中國的各省十二五規畫紛納幸福指標與兩會勾勒「幸福中國」願景、廣東首建「省級」幸福指標體系並提出「幸福廣東」目標、《CCTV2011經濟生活大調查》擴大進行、杭州與石家莊分獲最具幸福感城市、十二五計劃期間將展開國民心理素質提升和促進工程、澳門公佈幸福指數調查結果與相關政策建議。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2011年全球幸福政策十大新聞
2010年底,《台灣社區心理學資訊網》首度彙整全球心理健康與幸福政策十大新聞。今年更依據每日固定瀏覽推特(Twitter)、電子新聞報(Paper.li)與Google搜尋,以及參考世界重要媒體、智庫或基金會、專業學會、雜誌期刊、學術單位(大學、研究機構)、國際組織、政府部門等網站相關訊息來源,選出2011年度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幸福政策新聞。
回顧這一年來,世界組織、重要國家、中國或台灣在幸福指標與相關政策方面均有諸多進展,包括聯合國大會與歐盟理事會呼籲、OECD美好生活指數、英國幸福指數各調查結果、英國與紐西蘭財政部採SWB評估、美國國家預防策略、日本幸福調查及內閣提出指標、澳洲心理健康月及社區幸福指標、自然雜誌專文、台灣主計處首度試算幸福指標、中國各省十二五規畫紛納幸福指標。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英國建構幸福社會的進展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11/11/14)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尚在擔任保守黨黨魁時曾受邀TED演講,即強調「新時代政府」治理價值乃在於賦權、全民快樂幸福等,他咸信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不僅在追求經濟的成長,亦應考量其他多元議題,例如家庭關係、友誼、社區、價值、環境、工作成就、幸福等面向。去年五月,卡麥隆以聯合政府(保守與自由民主兩黨共同籌組)方式組閣入主唐寧街10號,十一月底就立刻公開宣示將編列200萬英磅(將近新台幣一億元)經費,責成國家統計局(ONS)規劃大規模測量的民眾主觀幸福感,以供建置「國家幸福指數」的實證依據,做為未來聯盟政府擬定相關公共政策的優先參考。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美好生活的願景與實踐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投書》:拚經濟,也要拚快樂
作者:陳嘉鳳、周才忠 │
報載,今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簡稱人均GDP)可望突破兩萬美元,這對執政者而言,真是喜訊。一九九一年,台灣人均GDP只有九千美元,這二十年來,國家經濟發展已有長足進步。但經濟的成長是不是也給人民帶來倍增的幸福感呢?據中研院社會意向及社會變遷兩項調查發現,近年來整體民眾的快樂程度卻呈現下滑的趨勢。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建置國民幸福指數的可行方向
作者:周才忠 (日期:2011/9/14 )
在1970年代,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制定「社會福利指標」,而心理衛生專業領域或相關主管機構,至今卻一直未發展出能客觀衡量社會大眾心理健康或快樂幸福狀況的指標系統。過去各級政府主計單位較少規律地收集或建立可用的正向社會指標,其每年或每月會定期公佈的社會指標,多侷限在失業、離婚、貧窮、身心障礙、家庭暴力或兒童虐待等問題比率,而且各「健康城市」計畫中所建立的各項參考指標(如憂鬱症照護、藥物濫用率、自殺死亡率等)亦很少是有關正向心理健康的。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台灣幸福政策的回顧與前瞻
作者:周才忠 (日期:
30幾年前的台灣,即在北中南三區推展社區心理衛生服務,其服務以精神醫療模式發展;立法院在1990年底通過《精神衛生法》,內涵也僅在保障精神病患相關權利。可知我國早期心理衛生的政策是以「病人」為中心,而非以"全民"心理健康為歸。
訂閱:
文章 (Atom)